风雨同行 融创未来 —华风集团召开中国天气全媒体创新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7-09
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做好国家级公众气象服务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2025年7月7日,华风集团召开中国天气全媒体创新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聚焦 “中国天气”公众气象服务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守正立新,以融合创新构筑发展优势,谱写人民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郭起豪、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张迪、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辉、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业务科技处处长张永及相关单位领导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北京师范大学、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微博、抖音等学界专家、合作媒体领导及行业专家代表到场研讨。会议由华风集团副总经理白金主持,华风集团董事长李海胜、副总经理张伟、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宋英杰,集团媒体总监张明,运营总监卫晓莉,以及全媒体业务中心、全媒体运营中心相关领导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集团媒体总监张明,分别呈上了精彩的分享报告。杨乘虎老师通过回顾《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多年发展,对其代表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对未来公共气象服务的无限可能进行了畅想和指导。张明总监回顾了华风集团四十余年来,在公众气象服务方面的创新实践,对“中国天气”全媒体发展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并为在场专家提供了研讨的方向。
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各位专家领导,针对“中国天气”全媒体创新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和思路。一是进一步分析媒体环境变化,在气象服务、宣传科普、文化拓展等多个领域,强化服务产品的专业性、权威性、通俗性、传播性,创新拓展更多优质的服务产品。重点加强视频方向产品的研发和投入,持续探索优质视频内容创新,尝试更多让网友有参与感的形式,让气象内容的传播更有吸引力。二是分人群、分场景把握用户需求,进一步拓展出行、旅游、健康、观星等不同场景服务,通过“中国天气”品牌勾连更广阔服务外延。三是把握传播规律,根据平台特性、社会热点,强化用户互动。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强化基于各类天气热点跟进专业角度的解读回应。针对苏超等城市品牌类热点、《长安的荔枝》等剧集类热点,从气候、文旅、特产等各方面尝试衍生创作。四是把握产品的实用性和用户情绪价值的双向提供,让“中国天气”品牌的服务既有温度又有力度。最后,各位媒体平台代表专家,也分别表达了对未来进一步加深与“中国天气”常态合作的积极意愿,也祝福“中国天气”品牌可以行稳致远,越来越好。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宋英杰则从服务的温度、用户实用的需求角度,再一次重温公众气象服务的初心。提出应以文化的温度和我们的专业性,尊重每一个用户,不断的去挖掘用户需求,提供切实的服务。
局办副主任郭起豪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切实的建议。希望未来继续强化《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服务的权威性和人民性。坚持“中国天气”传播矩阵的建设,扩大与外部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借助“中国天气”品牌,拓展节气、文创等多层面的业务场景。减灾司副司长张迪分析了目前在公众服务多元化发展、如何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科普性、实用性、情绪价值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议未来“中国天气”品牌应加强顶层设计,积极融入“十五五”谋划。国家气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宣科中心的相关领导,也从服务场景、服务产品设计、需求对接、渠道拓展、技术创新、对外合作等多个角度为“中国天气”的未来融合发展提出中肯、精辟的意见和建议。
研讨会最后,李海胜董事长发言表示,未来将从三个主线做好“中国天气”品牌顶层设计,贯彻服务理念。一是把预警信息的发布和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极端天气等热点结合好。二是关注民生,在内容生产、生活提示,健康提示方面,赋予老百姓更好的贴心服务。三是赋能经济建设,布局24节气文化传承保护、乡村振兴和“中国天气”品牌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