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09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学术委员会指导下,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二十四节气学术研讨会。9月29日上午,在中国气象局影视大楼全媒体演播室隆重举行。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副理事长、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海胜在致辞中指出,此次与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携手办会,正是基于“协同创新”的共识,期待以跨领域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共同守护文化根脉,并承诺华风集团将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刘子忠在致辞中指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将持续深化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协同,拓展研究视野,推动二十四节气的科学阐释、创新转化和大众传播取得新突破,推动节气文化融入当代、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理事、海豚出版社社长王磊在致辞中介绍2026年将是中国外文局旗下的海豚出版社的“二十四节气年”。
在二十四节气即将迎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十周年之际,作为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时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马盛德阐述了二十四节气作为知识体系及其文化实践所具有的巨大价值。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副理事长陈学会、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伟出席学术研讨会。来自华风气象传媒集团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学术委员会、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理事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宋英杰主持。
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是二十四节气学术研究领域各自探索、紧密协作、彼此暖心的两支专业团队。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唐志强做《七十二候的历史变迁与内涵特征》的主题报告。
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隋伟辉做《基于“跨学科、跨国界”理念的二十四节气产品的研发应用》的主题报告。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览开发中心副主任韩月月做《融创意于节气,赋传统以新生—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报告。
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王廷宇做《基于二十四节气研究的可视化创作》的主题报告。
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建军做《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叙事中的材料选择及使用问题》的主题报告。
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刘婧怡、张慕天做《猜诗寻节—AI在诗歌、谚语可视化中的再探》的主题报告。
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发布了开放研究课题申报指南,包含六大方向:
·二十四节气科学理论体系构建与时空演化研究
·二十四节气相关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应用
·节气与当代人健康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养生、饮食)
·二十四节气对广义农业的指导研究
·二十四节气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
·节气的传播应用、人类文明互鉴与合作发展
课题申报细则将于2025年10月正式发布。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刘晓峰教授对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报告进行了逐一点评。
节气食疗专家赵霖教授、北京大学未来气候全球创新实验室主任王彬彬分别从节气饮食、节气与气候变化等角度阐述了二十四节气在当代的应用价值。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魁立先生进行会议总结,对本次学术研讨会及相关研究团队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2026年节气研究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