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春节文化 点亮团圆之光 ——全媒体业务中心解锁春节、春运天气与年味新视角
发布时间:2025-02-26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团圆的美好期许。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全媒体业务中心精心策划,以全方位、多角度、新形式,围绕春节、春运天气影响和新春节味三大主题展开报道,推出一系列春节假期特别节目,为公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春节文化盛宴,让春节的温暖与欢乐传递到每个角落。春运期间,1月19日至1月26日中国天气全站浏览量连续8天破亿。
贴心关怀 全面服务公众冷暖
受寒潮影响,春节前夕我国多地出现今冬来最强雨雪天气过程,局地降温明显,对公众出行极为不利。全媒体业务中心通过22个国家级广播电视媒体平台,聚焦解读雨雪降温对春节假期交通出行、农业生产、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开展多样化的防灾减灾提示、科普解读。1月31日《朝闻天下》专家连线解读“春节假期返程天气”,节目短视频登微博热搜,阅读量近630万人次。
中国天气网及时发布《首个非遗版春节!2025春节假期出行天气地图出炉 这些地方适宜年味游》,被20余家主流媒体转载,话题#春节假期出行天气地图出炉#登上央视新闻热搜榜第5位,中国天气各端阅读量118万。产品图《今冬来最强雨雪遇春运高峰 全国降雪进程图看雪何时到你家》,被中国新闻网、网易、百度3家媒体客户端push推荐,中国天气各端阅读量超150万。
国省联动 全景展示春运现场
针对春运和春节,全媒体业务中心联合“人保”开启两场直播《2025春运开启 中国天气伴你行》、《直击2025年首场寒潮》,邀请行业专家权威解读,国省联动,亮点频出。
《2025春运开启 中国天气伴你行》全媒体直播联合了黑龙江、河南、湖北、广东、海南5省气象服务中心以及国家民航气象中心,分别派出北京、郑州、广州、武汉五路记者,奔赴首都机场、郑州东站、白云机场等交通枢纽,现场报道春运首日客流情况及现场服务情况等;演播室内则详细解读我国不同区域春运期间气候特征、高影响天气过程,科普春运出行自驾、乘坐交通工具及穿衣注意事项等。此次直播在中国天气网、中国天气微博、微信视频号、快手等20家平台宣推,观看人次近300万人次。
1月24日、25日,联合甘肃、湖南、浙江、辽宁、贵州多地气象部门开启《直击2025年首场寒潮》全媒体直播,关注寒潮天气发展及对春运的影响。各地首席专家和记者在直播中提供了当地最新的预报预警,及春运服务提示,此次直播在中国天气矩阵及多家媒体共15个平台同步播出,全网浏览量达295.08万。
多元视角 深挖春节文化内涵
今年是我国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年”。针对春节天气对出行、旅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全媒体业务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媒体平台资源,开辟春节天气特别板块,结合新春主题和天气特点深入解读,不仅让公众及时掌握天气动态,做好应对措施,还通过挖掘春节背后的文化内涵,传递了浓浓的春节氛围。
CCTV1《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以春节片花、包装突出春节的喜庆气氛;CCTV2《第一印象》结合春节期间的年俗、或非遗相关内容,引出每日出行天气;CCTV5《体育天气》以“福动新春”为主题,围绕新春主题,选取富有节气特色的体育活动进行展示和天气服务;CCTV17《农业气象》以“乡”约新春为主题,推荐春节期间适合欣赏美景、放松心情的乡村游;《凤凰气象站》则以“春到迎福→福到迎春 非遗新春”为主题,聚焦首个非遗春节,从民俗里非遗文化入手,注重传统文化与时尚热点的结合,寻找当下的新意,做好主题和天气的结合。
深度挖掘首个世界“非遗”春节文化内涵,《中国之声》、《环球之声》推出特别策划:“非遗贺新春”年味藏在非遗里,在每日音频传送的同时,还同步制作了《醒狮》、《旱船》、《秧歌》、《打铁花》等短视频,春节假期每天推荐一个非遗民俗活动,结合天气特点做好相关服务提示,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借助AI技术,《凤凰气象站》还制作了烟花灯会、舞龙舞狮、元宵节赏灯和汤圆等多个氛围视频,在节目中强化春节文化价值的传递。
互动创新 开展丰富多样活动
为增强互动性和创新性,让公众更深入地参与到春节的氛围中,全媒体业务中心新媒体端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互动活动。通过微博平台发布特色春节民俗海报,向公众科普传统民俗节日。微信公众号每日推出春节天气解读,除夕当天上线中国天气红包封面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不同家庭的春节特色,也让受众在分享中感受到彼此的温暖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