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09
当 13 级狂风裹挟数米巨浪冲击着海岸,当密集雨幕让能见度骤降,当追风记者在风雨中努力面向镜头,一场精心设计的台风防御战与信息服务战同步打响。在今年第 18 号台风“桦加沙”影响期间,全媒体业务中心以重大灾害天气公众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科普为核心驱动,构建“前追现场、后跟服务、全媒体覆盖、全时段响应”的差异化递进式服务体系,台风“桦加沙”全媒体服务全网浏览量达6.41亿次。通过台风现场、专业分析、可视化科普、分阶段指引,将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与老百姓的切实关心的问题紧密联系,用精准服务筑牢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践行为百姓送温暖的初心。
一、构建防灾减灾的国省联动立体服务网,让灾害防御 “有依据、可预判”
台风防御的时效,藏在每一秒的精准响应中。此次服务伊始,就确定了围绕现场追风、专业气象服务来构建国省联动的立体服务网络。通过联合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湛江市、吴川市、恩平市、阳江市、阳江市海陵试验区气象局,派出2路“中国天气”追风记者,1路“广东天气”追风记者,协同后方追风指挥组,形成一只极具特色的国省联动追风特战队。
前方实况风云直击与后方专业解读形成完美闭环,在狂风暴雨中开启69小时不间断全媒体直播。镜头记录下巨浪拍打堤岸的震撼瞬间,捕捉到树木倒伏、广告牌变形的现场实况,更见证了商户用 “米” 字形胶带加固门窗、堆砌防汛沙袋的科学防御场景。从登陆前的风雨酝酿,到登陆时的风力峰值,再到过境后的灾情巡查,70家媒体同步转播,让近4000万人次实现 “云追风”。
大量现场视频实时回传,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多个头部平台的滚动发布,实现了“中国天气”独家现场与独家解读的全网覆盖。在后方精准指挥下,我们组建的追风队成为唯一登上 “桦加沙” 登陆点海陵岛的媒体团队,带来大量全网独一份的珍贵画面,像台风登陆时的独家记者出镜就刷爆全网,央视财经频道主编以“震撼”来形容看后观感。“中国天气”此次依托前方追风队伍开展的“现场实况 + 数据解读 + 防御有效性分析”的服务模式,让公众不仅“看到风雨”,更“看懂风险”,清晰知晓“为何要防御、该如何防御”。
二、适配全场景的科普传播:让科普“分时段、贴需求”,让服务“递进式、精细化”
针对台风不同影响阶段的公众需求,打造分时段、分场景的递进式服务,让信息传递精准匹配防御节奏。产品侧强化气象数据挖掘及分析,从台风气候背景-秋台风生成特点、秋台风登陆特点、台风登陆广东数据统计、今年来生成登陆台风盘点、9月台风特点等历史数据加以分析展示;针对“桦加沙”此次风雨最强时段、风暴潮影响、及灾前、灾中、灾后防御提示等方面进行服务解读,制作发布共计5大方面25张产品图,10张台风影响预报图,有效提升整体服务气象独家性。
大屏端紧追台风发展影响全过程,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做好台风相关防范提示,同时关注台风对农业、渔业、海上交通、海港城市等的影响,9月22日在《联播天气预报》节目首次发布近海港航天气服务。在《朝闻天下》、《第一时间》、《凤凰气象站》多档节目中,聚焦不同阶段社会公众关心话题,利用科普动画直观解读海温与台风强度关系、喇叭口地形与风暴潮的关系,强风与海水倒灌的关系,台湾岛中央山脉地形雨成因、台风防御措施科普。
网站端的服务侧重持续输出原创策划及权威观点。中国天气网9月19日起持续追踪台风最新动态,及时上线台风专题《秋台风扎堆来袭 超强台风“桦加沙”直奔华南沿海》。针对台风不同影响时段和关键环节,推出系列专访、台风最强降雨时间表、台风数字画像、天气档案馆科普产品、台风登陆消息等,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新华社、环球网、澎湃、腾讯网、新浪、网易等主流媒体平台转载超50余次。微信《小岛消息》品牌栏目对近期引发公众焦虑恐慌的“桦加沙强度接近地球上限”、“广东或遭遇人类最大的台风灾害”等谣言进行辟谣,并解读台风最新情况和防御重点提示,相关话题登上百度热搜第四位。
全新虚拟场景科普视频栏目《风雨雷电研究所》推出了《超强台风144小时溯源计划》,突破常规“平面讲解”方式,以第一视角带观众领略台风从诞生到登陆144小时的发展变化,沉浸式演示在户外、居家不同场景下如何正确避险,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让不少网友都大呼过瘾,在抖音单平台浏览量就达到了2875万。《天气魔方》推出“海温:台风强度加速器”、“风暴潮:台风的一键式注水”两期动画科普,切中公众对台风影响的具体困惑,让气象科普原理更直观,更易懂。
三、全民共鸣:服务质效看得见,让热度“有价值、见实效”
此次报道创下的传播热度,并非源于 “猎奇画面”,而是服务价值引发的公众认可,是跨平台积极合作运营带来的流量关注。微博运营积极与微博政务等新浪微博内部部门就优质内容开展实时沟通, #超强台风桦加沙进入24小时警戒线#等5个原创话题登上热搜,9个话题登上同城热搜。持续高频次输出原创内容,“桦加沙已成今年全球风王”、“桦加沙台风眼开始填塞”等内容被新华社、国是直通车、红星新闻引用后,12次登上热搜。
与央视新闻、央视财经等多频道深度联动,在央视大屏端多次成功实现“中国天气”追风记者直播连线及出镜视频播出。快手、抖音均给予了平台的大力推广,51条短视频登上抖音快手各大热榜榜单,5条成功关联热点,台风路径查询落地页面连续五日关联抖音热点搜索位,单日浏览量均突破千万。中国天气智能体、小程序、台风网,通过实时提供台风预警预报相关服务信息,实时访问及服务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在全媒体运营中心的协助下,共有70 家媒体平台参与直播转播,百度平台给与开屏卡片位置重点推介,更体现了服务的“辐射效应”。
这些热度的背后,是公众对科学防御的迫切需求,更是对“中国天气”民生服务的广泛认可。从追风队伍的逆行身影,到全媒体矩阵的信息接力,再到虚拟场景的科普创新,我们用专业与温度诠释了“为百姓送温暖”的使命初心。这场与台风的赛跑中,我们既是灾害的记录者,更是防御的参与者、知识的传播者,用全方位的服务为公众撑起一片安全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