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据产品助力 防灾科普持续上“新”
各档电视节目大量运用高科技气象产品、大数据统计产品,通过雷达回波图、逐3小时降水预报、500百帕高度场叠加850百帕流场、累计降水量预报、云量预报图、逐小时累计降水量实况等图形,全力做好实况分析和回顾、大数据统计对比、精细化预报解读等气象服务工作。
同时做好防灾科普提示工作。解读狭管效应的形成和危害,解读强对流天气的组成以及下击暴流的形成和威力。为公众提供详细的科学防御措施,主要从强对流出现前、强对流到来时的防御措施以及高层住户和低层住户的注意事项这几个方面展开,尤其强调大风天气尽量避开高层建筑或道路狭窄区域。
三维科普产品继续上新,推出一份强对流天气相关的三维科普动画清单,内容涉及下击暴流、大风、冰雹、雷电等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加强原创图文数据产品制作,通过大数据分析,制作《三四月雷电翻倍》、《南昌 春季开始进入雷暴集中期》、《华北黄淮东北 五月进入雷暴集中期》等图形。此外,制作《强对流来袭需注意》、《强对流天气影响交通运行》、《强对流天气服务提示》、《华南雨 四月渐盛》等气象服务图形。
四、新媒体反应快速 服务保障有“力”
《联播天气预报》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发布原创推文:《南昌强对流天气上热搜,春天出现这么激烈的天气正常吗?》,详细解读“什么是强对流天气?强对天气是如何发生的?南昌当时出现的是哪种强对流天气?什么是狭管效应?春天出现这么可怕的强对流天气,正常吗?这种强对流天气如何防范?”这几个问题。该推文被《科普中国》公众号转载,阅读量超30万。
《还没完!继续防范暴雨雷暴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解读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同时,教公众如何在手机端看“雷达回波图”,解读各种颜色的含义,飑线的定义、主要危害以及避险措施。
《天气show》官方微博,发布原创科普短视频《南昌的大风到底是什么导致的?》,从天气实况入手,详细解读“强对流天气是如何发生的?南昌的强对流天气属于哪一种?遇到了强对流天气如何避险?”这几个问题。截至目前,科普视频观看量接近750万次,登上微博知识热榜第一名,微博总榜第23名,在榜时长5.5小时,话题总阅读量超4900万,30家媒体关注和转发,腾讯新闻平台登上科普精选首页。
《定真科普时间》微博、微信视频号,发布原创科普短视频《下击暴流是种什么天气?》,解读下击暴流含义、危害、防御。
撰稿:李珊娜 王恩眷 审核:段京蕾 刘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