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14时50分,北京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终于回升到了冰点。北京持续0℃以下的低温累计已经超过了300个小时,这是继195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在12月期间北京最长连续低温(1966年12月21日至30日有过10天持续低于0℃)。
而这也是12月中旬以来,我国异常复杂的天气形势的一个缩影。这期间,寒潮、雨雪、低温、冰冻等各类冬季灾害性天气齐登场。从12月9日起,中国气象局先后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寒潮、暴雪)三级、二级应急响应。12月1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冰冻预警,这是自2010年正式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时隔10年再次发布冰冻预警。12月13日,中央气象台冰冻、寒潮、暴雪、大风四预警齐发。12月16日开始发布低温黄色预警,一直持续至24日早晨。
面对如此复杂的天气形势,气象影视公司积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过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中国之声、乡村之声、环球资讯等24个国家级广播电视媒体平台,聚焦强降温和强降雪、冰冻低温、甘肃青海震区天气,及时准确发布预警预报。围绕寒潮给农业、交通、电力、健康、抗震救灾等方方面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及时有效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一、第一时间 权威发声 全方位多角度强化防灾科普提示
以CCTV1/13《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为代表的各档目第一时间发布寒潮蓝色/黄色/橙色预警、暴雪蓝色/黄色预警、冰冻黄色预警、大风蓝色/黄色预警、低温黄色/蓝色预警共计455次,制作和寒潮、暴雪、雨雪低温冰冻、震区天气相关的电视广播节目692档。
CCTV1/13《新闻联播天气预报》:12月9日口播“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三级应急响应”。12月12日口播“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二级应急响应”。
CCTV1/13《午间天气预报》:12月10日第一时间发布暴雪预警从蓝色升级为黄色的消息。12月14日第一时间发布寒潮预警从黄色升级为橙色的消息。
栏目加强与各部委联动,关注北方强降雪和南方大范围雨雪带来的影响:CCTV1/13《新闻联播天气预报》12月12日、16日、23日先后发布雪灾风险预警、油菜冻害风险预警、柑橘冻害风险预警(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关注寒潮、暴雪以及雨雪低温冰冻对交通出行、生产生活、灾区救援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防范提示和防灾科普工作。通过科普动画和图形产品,详细解读积雪结冰路面的刹车距离、湿雪特点和危害、20厘米积雪重量及危害、30厘米的积雪是什么样?“头手脚”防护、大风对积雪的影响、冰面防摔倒之“跟着企鹅学走路”、风寒效应搭配体感温度提示以及雨、雪、冰粒、冻雨的形成过程和危害、山东半岛冬季特色降雪—冷流降雪的形成原理、从地貌和气候特点解读甘肃临夏震区天气等内容。
同时,注重细节化处理,用数据、文字、突出线圈等方式补充图中重要信息,与主持人口播相辅相成。
CCTV1/13《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CCTV2《第一印象》
CCTV1/13《朝闻天下天气预报》
CCTV17《农业气象》 凤凰卫视《凤凰气象站》
各档电视节目大量运用高科技气象产品、大数据统计产品,通过海平面气压场、500百帕高度场、850百帕风场/流场、逐3小时降水预报、逐3小时变温预报、逐3小时雨雪相态预报、逐小时雨雪实况、累计降水量预报、常年强冷空气和寒潮逐月分布、12月上旬和中旬平均气温距平图、各节气降水量分布图,全力做好实况分析和回顾、大数据统计对比、精细化预报解读等一系列服务保障工作。
CCTV1/13《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CCTV1/13《朝闻天下天气预报》 凤凰卫视《凤凰气象站》
二、与合作媒体频繁联动 开设特别直播 深度解读天气影响
针对寒潮、暴雪、低温冰冻、震区天气、冬至节气以及厄尔尼诺相关问题,栏目组与CCTV13《新闻直播间》、CCTV13《东方时空》、CCTV1《晚间新闻》、CCTV1/13《朝闻天下》、CCTV4《中国新闻》、CGTN、CCTV17《三农长短说》共增加21次专家连线,关注寒潮带来的强降温和强降雪影响、低温冰冻天气、青海甘肃震区天气以及厄尔尼诺相关问题,并进行深度科普解读。
CCTV1《晚间新闻》 CCTV13《新闻直播间》 CCTV13《东方时空》 CCTV1/13《朝闻天下》
CCTV4《中国新闻》 CGTN《环球瞭望》 CCTV17《三农长短说》
12月13日、14日、15日连续三天,中国之声全天开设特别直播《直击暴雪寒潮冰冻》。连线气象分析师进行深度解读,共计13档。根据最新实况数据和天气形势、天气影响以及相关科普内容,央视频中国之声频道同步开通视频甬道,分析师和天气图形实现网络端出镜。除此之外,13日还录播了“降雪量与积雪深度”的科普一档。
三、原创图文产品亮点频出 为气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原创图文产品制作,亮点图形产品为气象服务提供支撑保障。以大数据盘点为切入点,推出《南京历年最高气温0°C及以下日数》、《年底年初初雪常来》、《何处全天寒冷多》等。
针对降雪降温,推出《降雪形势示意》、《雪上加雪 出行防滑》、《大江南北 寒意加重》等形势图。结合数值模式结果,关注强降雪给设施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出《降雪/积雪致设施大棚坍塌可能性》等图形产品。
四、新媒体快速反应 气象服务更加多样化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利用新媒体优势,及时关注寒潮、北方强降雪、南方雨雪、低温冰冻、震区天气,快速反应,发布预警预报、解读天气实况并做好深度科普工作。
其中《联播天气预报》微信公众号,12月10日发布推文《不是所有的雪都能堆雪人》,从含水量、温度、形态、影响等方面,科普解读湿雪和干雪的不同。12月17日从内容、对象、级别等方面,科普解读寒潮预警和低温预警的区别。另外,为了更好服务公众,特别设计关于寒潮的调查问卷,搜集整理相关信息,为后续更好服务大众提供参考。
《天气show》官方微博,共推出14期原创短视频,其中最高的一期播放量为54.7万。
天气形势类:《大反转!华北黄淮一带马上要下雪!》、《俯冲式降温,极端性降雪来啦!》、《北京初雪即大雪,周三大范围降雪再来!》、《新一轮寒潮即将上线,南方气温急升骤降!》、《时隔十年 冰冻预警再现》、《寒潮主体倾巢南下 雨雪冰冻向南发展!》、《今冬最强寒潮来袭,局地降温超20℃,警惕雪后寒!》、《这冷空气还没完了?》、《低温考验甘肃地震救援!缩短黄金72小时!》、《23日冷暖再次反转,升温终于要来了!》、《今年12月中旬的冷和雪正常吗?》。
农业生产类:《设施农业防寒关键措施》、《渔业如何应对雨雪冰冻》、《如何帮助牛羊安全度过寒潮?》。
《定真科普时间》微博、微信视频号,发布8期原创科普短视频,总流量约273万:《山东烟台和威海为什么称为中国雪窝?》、《为什么全球变暖暴雪概率会增加?》、《多大的雪能被称作大雪?》、《为什么不是所有冷空气都叫寒潮?》、《什么情况会发布冰冻预警?》、《什么情况会触发低温预警?》、《为什么暖冬还有极寒天气?》、《俗话说“头九有雪,九九有雪”准确吗?》。
撰稿:李珊娜 审核:段京蕾 刘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