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华风动态 > 华风动态

强化递进服务 落实叫应联动 ——全媒体业务中心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气象服务

发布时间:2025-01-07

    入汛以来,南方持续降雨,北方高温炙烤,全媒体业务中心聚焦重大天气过程,紧贴当前气象服务需求,以全媒体深度融合改革为抓手,多平台联合发声,多形式立体服务。利用23个国家级广播电视媒体平台,中国天气网、中国天气频道、中国天气系列新媒体账号,第一时间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全天候关注灾害天气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以递进式服务为防汛减灾提供高质量保障;同时加强主动互动联动,凝聚各端优质资源和传播优势,合力落实好重大天气“一过程一策”联动机制,及时科普、权威解答,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引导公众知险避险。6月11日至21日,中国天气全站浏览量连续11天破亿,传播效果显著。
    一、权威发声多端传播,温情服务引发共鸣
    时值防汛减灾关键期,“中国天气”全媒体矩阵集中全力做好气象服务信息的权威解读和全平台传播,全天候不间断关注天气趋势、影响分析以及科普解读,利用国家级广播电视媒体发布各类预警331次,制作相关电视节目、原创图文、新媒体推文共计757档/篇,总浏览量达2400余万次,发布高温、强降雨相关服务视频174条,总播放量达4331.43万次,其中《江汉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进入快手社会榜Top4,暴雨红色预警登上快手热点榜。


    微博端持续运营暴雨、高温相关服务话题,推送相关解读、科普、现场图文视频等750余条微博,总阅读量超4304万,5条微博阅读量超百万,其中第一时间发布《关注广西桂林汛情!桂林的雨到底有多大》解读桂林降雨情况,微博单条阅读量超225万;超40个原创话题均登上微博热搜,总阅读量超1.6亿。微信端发布暴雨、高温相关37篇,阅读量近百万,其中2篇原创文章阅读量达10万+,分别是《局地地表温度超70℃!河北河南等地成全国最热的地方北方高温到底还要持续多久》《南方新一轮强降雨今晚开启!暴雨、大暴雨持续来袭,这些地方高考期间需警惕!》。微信推文还被人民日报、百度、新浪新闻等客户端弹窗首屏push推荐,登上凤凰新闻热搜榜。


    以中国天气网全媒体服务专题为阵地,同时上线两大服务专题《江南华南等地有持续性较强降雨 需警惕次生灾害》和《北方高温持续气象干旱发展 华南闷热升级》,汇聚中国天气全媒体服务报道资源,及时发布预警预报、本地资讯、专家解读、科普防御和现场图集等,联合浙江、安徽、广西、江西等影响区域较大的追踪热点资讯,其中专访《五问今年来北方最强高温过程:为何高温如此凶猛 未来还要热多久?》,被新浪新闻、百度客户端push,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央视网、中国网、第一财经、凤凰网、百度、长城网等多家媒体或平台转载,中国天气各端阅读量208万;专访《梅雨暴力开场!五问南方强降雨:哪些地方为降雨核心区?》上线后被新华社、腾讯、网易等十余家媒体转载。




    二、加强主动互动联动,全媒体直播下沉服务颗粒度
    针对长江中下游强降雨影响,全媒体业务中心快速集结,先后联合中央气象台、卫星中心、探测中心、宣科中心,以及福建、江西、湖北、安徽、浙江多地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开展“主雨带大挪移 龙舟水落幕 梅雨季开启”、“聚焦长江中下游强降雨 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三场全媒体直播,同步73家媒体联合宣推,总浏览量达470万。


    此次直播聚焦天气过程转折,尝试以半点、整点为滚动服务切入窗口,更加贴合新媒体端观看及互动方式,在有效服务时间内,多轮次持续输出天气形势分析、防御提示科普等核心有效信息。通过联合多个国家级省级气象部门,构建“中国天气首席专家+国家级农气专家+地方首席专家” 天团,在直播中能够运用专家们深厚的专业知识,针对即将到来的极端天气进行独家分析,提供精准预测和科学指导。


    通过与浙江气象服务中心派驻前方新安江的记者多轮次连线,引入中国铁塔集团实时摄像头多路信号,更好地展示了目前梅雨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充分调度和发挥中国天气融媒体演播室资源,快速搭建了多机位、多信号源直播环境,提升直播信号音视频质量,实时接入抠像信号,虚实结合,更好帮助公众和相关部门获取气象服务信息,做好充分准备,共同构筑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同时,全媒体业务中心的气象分析师也积极通过跟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媒体平台开展直播连线、专家采访合作,通过权威媒体传播更多精细化服务内容,6月以来共增加27档专家连线,联合中国之声直播间,完成“强对流天气深度解读”的1小时大直播,针对高温、暴雨天气过程持续输出加密服务解读,提升服务质效


    三、研创硬核科普产品,热点话题频登热搜
    此次服务过程中,全媒体业务中心积极推出各种原创科普及服务产品。
    结合灾害天气过程进程,中国天气网及时推出一系列气象服务图形产品,其中《北方今年来最强高温将来袭 高温日历看哪里会遭遇“烤”验》被凤凰新闻APP首屏弹窗推荐,登上腾讯热搜榜;《冰爽一夏!今年来最强高温愈演愈烈 全国冰淇淋地图看哪里需降火》被新华网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首页推荐,微博端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法治日报、工人日报等多家账号转发。《强降雨又来!南方大部陷入降雨车轮战 赣浙闽等近十省区或连遭暴雨》,被新华网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网、腾讯等十余家主流媒体转载,中国天气各平台阅读量近200万。


    加大专项热点服务解读力度,中国天气网和北京日报联合针对6月的北方为何热过南方、高温之下为何雷雨频频等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文章《今夏为何又这么热》在6月26日北京日报科技版整版刊登。


    在日常节目中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盘点,做细服务颗粒度,针对今年以来最强高温,从高温的实况数据、高温特点、一天之中高温时长的预报、全国40度以上的站点逐年统计及实况统计、破纪录高温站点的预报等多个维度,对北方高温酷热进行了全面的解读。针对今年首个高温中暑气象预报,借助《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等重点节目及时发布,中国天气网同步上线预报服务产品。针对强降雨,日常节目中及时科普强对流天气强度更强、破坏力更大的原因,增加了“土壤含水量饱和摩擦力降低-山体滑坡风险加大”等大量科普动画以及“山区警惕次生灾害”、“洪水防御”、“山洪发生前兆”等防范提示,助力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


    紧抓天气热点话题,利用中国天气快手、抖音官方账号,《定真科普时间》、《天气show》多个服务端口,及时推出科普视频,为公众解疑答惑。《中国天气show》对北方白天高温热到破纪录,夜间强对流接班进行了成因解读、预报分析和服务提示;持续关注南方强降雨带转移,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旱涝急转。
    《定真科普时间》侧重对北热南雨的天气格局进行科普解读,从气候的宏观角度解读厄尔尼诺结束后的滞后影响,对今年梅雨形势开展成因分析,同时还提炼地表温度比气温高、北方高温比南方早、梅雨量的年纪变化等细化科普点进行多维度解读,相关视频内容被超10余家气象政务媒体及社会媒体关注转发。


    四、紧跟社会热点,做深做细做精服务
    针对各地高考、中考以及端午节假期服务,结合复杂的天气形势,全媒体业务中心精心策划,做深做细做精公众气象服务。
    以《联播天气预报》为代表的电视广播矩阵,聚焦高温、强降雨、强对流对各地高考的影响,发布高考天气地图、分地区高考天气提示、高温天气提示等。中国天气网联合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策划推出地图产品《2024高考天气地图:华南江南有雨赶考趁早 华北黄淮迎高温考验》,被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采用,登上央视新闻客户端热搜榜,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等十余家媒体转载。微信端被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社等十余个微信公众号采用,微博端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等十家蓝V采用。


    针对端午节期间华南强降雨的持续影响,联播天气预报等栏目,在天气服务中加入“龙舟水”气象内涵的解读,中国天气网推出图文产品《全国端午假期天气地图:北方以晴为主利出行 华南警惕强降雨》,被人民日报客户端push,登上人民日报客户端热搜榜,新华网、新华社等客户端首页热点推荐,中国天气各端阅读量超235万。微博端#全国端午假期天气地图# 登上深圳同城热搜榜第7位。


    接下来,全媒体业务中心将继续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抓准做实谋长效,充分认识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盯、盯紧每一次过程,重点聚焦转折性天气过程,持续提升气象服务信息“一键式”发布和多渠道传播能力,跨前一步做好气象服务和灾害预报的联动,强化高级别预警“叫应”工作,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以全媒体气象服务矩阵推进气象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撰稿:刘珺、陈萌  审核:刘亚玲、张亚非)



相关新闻动态